- 六義──種子識六義
- ﹝出成唯識論﹞ 種即能生之義也。 謂於八識之中, 隨一識起時, 能生一切善惡之法, 故名種子識。 (八識者, 眼識、 耳識、 鼻識、 舌識、 身識、 意識、 末那識、 阿賴耶識也。 ) 〔一、 剎那滅義〕, 梵語剎那, 華言一念。 謂眼等諸識種子, 一念纔生, 生則隨滅, 念念不停, 剎那變異; 耳鼻舌身意等諸識種子, 各各亦復如是, 是為剎那滅義。 〔二、 果俱有義〕, 果即識與根也。 謂識與根同時俱起, 以成力用也。 如眼根照色境時, 眼識隨即同緣。 耳根照聲境時, 耳識隨即同緣, 於諸實境分明顯了。 鼻舌身意亦復如是, 是為果俱有義。 〔三、 恒隨轉義〕, 謂諸識起時, 種子隨轉。 如眼根照境時, 眼識種子隨即相續, 無有間隔。 耳鼻舌身意等諸識, 各各起時, 亦復如是, 恒隨相續, 是為恒隨轉義。 〔四、 性決定義〕, 謂諸識各各所緣善惡無記三性, 無有間雜也。 如眼識緣惡境則成惡法, 不能成善法。 如緣善境, 則成善法, 不能成惡法。 若緣無記, 則不能成善惡二法。 諸識起時, 亦復如是, 是為性決定義。 (無記性, 不善不惡之性也。 ) 〔五、 待眾緣義〕, 謂識非一因而生, 必假眾緣而後成就。 如眼識種子, 須得空明根境等緣, 方得顯發。 耳鼻舌身意等諸識種子, 亦待眾緣而得成就, 是為待眾緣義。 (空即無壅, 明即光明。 ) 〔六、 引自果義〕, 謂諸識各引自體果用, 非是色心交互而成也。 如眼根照時, 眼識即緣所對實境, 而不混於聲香之別體。 耳鼻舌身意等諸識, 亦復如是, 是為引自果義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